政府出招賣地限呎數
希望使發展商提供更多細價樓上車盤
但細屋落在發展商手上
一樣會被奢華包裝、被豪宅化
大型會所、平台花園、大陽台等發水設施不會少
最後呎價一樣貴得驚人
而實用面積更少
其實,值得思考的是
人人對住宅的要求不一樣
有建築業界認認為限制發水比率
減低了發展商提供「優質設施」的誘因
是樓宇建築的倒退
但對部份市民來說
足夠的人均空間比奢華設施更重要
好比人先要求溫飽
滿足後才能想到道德尊嚴
而且這些設施往往加重每月管理費用
實在是小數怕長計!
現況是,發展商建屋並非針對不同皆層的用家
而是針對投資者的需要
投資額越大,回報才有可能越高
而這使得香港新型私樓逢宅必豪
大大限制了市民的選擇
所以政府與其為個別用地限制單位呎數
不如為個別用地限制毫華設施的提供
或強制其設計須按居屋規格建造
甚至規定其實用面積須在八成半以上
使用家能選擇
把每一分每一毫花在自己的屋子內
還是毫華設施上
真正滿足不同人的需求!
Wednesday, February 23, 2011
限呎數不如限設施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